即时新闻
国企央企大规模财务造假,专家:恐致金融危机
时间:2024年06月13日 作者:章洪、易如 新闻来源:正义反腐网·《反腐廉政月刊》杂志

       正义反腐网·《反腐廉政月刊》杂志社综合讯:(公民记者章洪、易如报道)“国企上市公司连续造假13年”,“多家国企造假,最狠的4年造假86亿(人民币,下同)”,“百亿国企造假,虚增收入超42亿”……一起又一起的事件显示“国企造假”风波扩大。专家表示,国企大规模的财务造假会引发金融市场系统性的风险。


“国企央企造假”风波扩大。专家表示,国企央企大规模的财务造假会引发金融市场系统性的风险。.png

“国企央企造假”风波扩大。专家表示,国企央企大规模的财务造假会引发金融市场系统性的风险。图片来源:网络


专家:会引发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


       近期,国企财务造假的新闻报道,“国企造假”一词还登上了微博热搜,引起广泛讨论。


       据“同花顺iFinD”数据显示,截至6月4日,今年因违法违规行为被开具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国有企业已达21家,较去年同期增加13家;另已有18家上市国企被实施风险警示(ST)。


震惊!周末金融圈炸雷!国企央企造假70亿被ST,百亿市值灰飞烟灭.png

▲震惊!周末金融圈炸雷!国企央企造假70亿被ST,百亿市值灰飞烟灭图片来源:资料图


       对国企出现批量“造假”的现象,企业学系专任副教授孙国祥表示,“大规模的财务造假,会引发金融市场系统性的风险。”


       他说,“它可能会造成资本市场的动荡,也就是会引发国家的大幅波动,甚至导致股市的恐慌。”


       “就是说中国的国有银行会更愿意借款给那些业绩更好的国企。但它如果是虚报业务、虚报财务的国企,那就代表中国的资源运作大有问题。”他说,“如果稍微扩大一点,可能还会导致(国企)信用危机,也就是投资者与金融机构对市场的信任度会降低。”


       经济学者黄大卫也表示,国企造假,“对社会的影响也很大,对政府的信任度的流失是影响非常大”。


       “因为整个社会一般觉得国企是比较安全、最保险的东西,但是最安全最保险的企业都造假,变成老百姓心里面的惶恐。这种焦虑是非常严重的,而且国企往往也有很多境外投资者去投资,最后无论境外投资者也好,或者中国的股民也好,所有人都对这种官僚体制里面的企业失去信心。”他说,“当一个市场没有信心的话,整个经济就难免向下行。”


财务造假原因:国企领导为获取政治资本和敛财


       对财务造假的原因,造假国企各有说法。《华夏时报》曾报道,新疆中泰化学公司董秘办表示,虚增收入是为了完成控股股东下达的营收目标。中泰化学的控股股东为新疆国资委实控企业中泰集团。


       据深交所关注函披露,短短三年(2020年~2022年),中泰化学累计虚增收入72.85亿元。处罚书显示,仅2022年虚增超42亿元,资金占用涉77亿元。


       经济学者黄大卫认为,造假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原因,首先是“很多时候国企领导为了政治资本”,“用政治资本展现自己的能力,去获取更高的官职”。


       “国企很多都是既得利益集团,(国企)靠领导提拔。”他说,国企这几年洗牌后,更多功利主义者依靠关系被提拔当了国企领导,“没有才能的人进在管理层,他们不造假,根本上(业绩)就没办法给其他人看,人们不会觉得他能胜任工作。”


       他说,特别是疫情防控放开之后到现在五年时间,绝大部分国企的盈利能力都在下降,“它被迫造假去增加自己的政治资本”。


       经济学者黄大卫认为,国企造假的第二个原因是,“它通过违规操作,能有一个更多的奖金、奖励、提成”。


       他表示,另一个重要原因是,这是国企领导的一个牟利方式。“能套现能够套利,他们就会变成了有动力去造假”。


       “现在跟过去不同,赤裸裸的贪污贪腐风险比较大。通过财务造假,变相把自己持有的股份变成财富增加,或者是亲属朋友(财富的增加)。”


       “他们(通过财务造假)把股价增加,然后就抛出股票。把这种腐败的收入变成合法的收入来源,通过违规操作把钱漂白。”


       副教授孙国祥表示,文化跟道德方面也是一个因素,“中国的国企,他们的管理理念到底是什么,还是完全是为地方政府服务的企业,有没有自己的文化以及这些道德?”


官方处罚力度不痛不痒


       近两个月曝出的6家财务造假国企大多是具有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,它们通过虚构贸易等方式,虚增收入合计超160亿元,导致40万股民遭受损失。而证券监管机构处以的罚金与它们的造假金额比起来,被指不痛不痒。


       网易报道,中泰化学公司实际控制人是新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,公司虚增收入42亿元,公司仅被处500万元罚款,对主要管理层罚款200万元不等。中泰化学有约11万股民。


       “海峡创新”实控人是平潭综合实验区国有资产管理局,该公司在2018年和2019年两年累计虚增收入1.22亿元。被处60万元罚款,对主要管理层罚款30万元不等。海峡创新有约3万股民。


       辽宁锦州国企锦州港公司,2018年至2021年连续4年财务造假,虚增收入86亿元,公司被罚款800万元,公司董事长被罚款400万元。锦州港有近10万股民。


       “特发信息”实际控制人是深圳国资委,该公司在2015年到2019年,连续5年财务造假,虚增超1.7亿元。最终对公司罚金800万元,主要负责人罚款400万元不等。深圳国企特发信息有9.88万股民。


       副教授孙国祥说,“这种事情的爆发,一定代表的是内部监控的薄弱,监管体系的不完整。外部的监管不力,也是同样的问题。”


       “因为它是一个以党领政的国家,又牵涉到党政关系、绵密人脉的国企,就算有一些好像西方的法律法规,但是执法也不可能完全的执行,也就会造成法律的这种吓阻力不足。”他说。


       经济学者黄大卫表示,“一直以来其实都有查处,过去由于既得利益,互相勾结,他没有犯政治错误时,没有被举报时,没有有力的人去指证的话,一般来说他们不会有事。”


       国企造假的金额巨大,他说,“财务造假会造成广大的投资者的巨大损失”,“由于它们之前的(股价)虚高,现在暴跌,让广大老百姓的财富蒸发,让这些钱去到一些贪腐的、造假的集团手里边”。


国企央企财务造假让中国经济雪上加霜


       在国企央企造假风波似乎越演越烈的情况下,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6月4日于全国政协常委会上誓言:“要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。”


       副教授孙国祥认为,“国企因为(中央政策)目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,代表的是中国的经济市场。其实这个市场机制是扭曲的,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可能找不到银行贷款,但是国企却很容易地向银行贷款,但是国企其实它的业绩都是造假来的。”


       他说,目前只看到公布出来的数据,如果能看到真正的数据,可能整个国企多多少少都有问题,真的是让中国经济有点雪上加霜。


       经济学者黄大卫认为,“社会资源有限,往往它们(国企央企)虚报财务报表,把一些社会本来应该投资到一些好的企业、应该支持一些好的实业的资金,投入到一些不合适的地方,对产业来说的影响是相同负面,也扼杀了未来的一些新兴产业,对经济的影响是长远的,而且是深层次的。”


网友评论

推荐阅读

微视频|湖南湘西龙山县多名城管殴打商户,现场画面曝光   2024年6月15日,湖南湘西州龙山县数名城管人员与商户发生肢体冲突一事引发关注。因遮阳棚下摆摊问题,城管队员与多名商户发生口角或冲突,他上前劝阻冲突时被多名城管队员按倒在地围殴,周围民众前来劝阻。 【详细】

突然爆雷!“养羊理财平台账上已... | 微视频|蒙河水库占承包林地,山... | 浙江第一大华侨之乡青田县当过4...

公平竞争审查条例(国令第783号)   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》已经2024年5月11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通过,现予公布,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。 【详细】

国企央企大规模财务造假,专家:... | ST爱康锁定面值退市 27万股... | 中国车企极氪上市后首份财报 净...
关注正义反腐网微信

关注正义反腐网微信